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的位置:正规炒股配资_网上配资炒股_线上股票配资开户 > 线上股票配资开户 > 晓克:蒙古族历史概览 (连载二)

线上股票配资开户

晓克:蒙古族历史概览 (连载二)

发布日期:2024-02-22 05:31    点击次数:69

(续)

突厥汗国建立不久,土门弟室点密带兵10万攻占西域各地,自立为可汗,在突厥汗国西部形成了一个半独立的势力。[1]581年,突厥统治集团发生内讧,呈现五可汗分立局面,其中以沙钵略可汗为最强。时隋朝新立,出于种种原因突厥与隋朝关系趋于紧张。[2]582年,突厥40万骑南下。翌年,隋文帝发兵分八路反击突厥,大破突厥,沙钵略败归漠北,西突厥达头可汗联合各部宣布独立,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二部。

584年,沙钵略可汗遣使上表隋朝,表示愿“永为藩附”,并率部众由漠北迁往白道川(今呼和浩特市土默川)住牧。启民可汗时期,(599-608年),突厥与隋朝修好,在隋朝支持下,启民可汗平息内乱,统一东突厥各部。启民可汗死后,其子始毕可汗继续与隋朝通好,后由于隋朝首起事端,双方关系迅速恶化。614年(隋大业十年),隋炀帝北行,被始毕可汗重兵围于雁门(今山西代县)。

唐初,突厥可汗对唐朝恃功骄横,与唐朝时有和战。当时东突厥统治下的薛延陀等部起而反抗突厥统治。630年(唐贞观四年),唐军在定襄(今山西大同市南)、阴山(今内蒙古阴山中段,俗称大青山)一带大败突厥,东突厥亡,部众四散,有的投奔西域、薛延陀,约有10万人归附唐朝。唐朝在其原居处设置羁縻府州,安置降众。

682年(唐永淳元年),东突厥骨咄禄聚众叛唐,重建突厥政权,建牙帐于都斤山,并以黑沙城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)为南牙,史称“后突厥”。后突厥政权经常侵扰唐朝北部地区。其统治下的拔悉密、回纥、葛罗禄等部不甘心于被压迫的处境,对后突厥的统治进行了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。745年(唐天宝四年),回纥起兵攻杀白眉可汗,后突厥汗国亡。突厥各部多数归附回纥,一部分迁往中亚,一部分南迁灵武(今宁夏灵武县)、丰州(今内蒙古五原县以南),归附于唐朝。

7世纪初,西突厥汗国统治着中亚及我国西域地区。西突厥政权内部动乱频繁。630年唐击败东突厥后,开始经略西域,西突厥对唐朝叛服无常。657年(唐显庆二年),唐朝最终武力击灭西突厥汗国。

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。突厥人主要从事畜牧业,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。史载:突厥人“随水草迁徙,以畜牧射猎为务”,[3]“穹庐毡帐,披发左衽,食肉饮酪,身衣裘褐……有角弓、鸣镝、甲、鞘、刀、剑。善骑射……候月将满,辄为冠抄……父兄死,子弟妻其群母及嫂。五月中,多杀羊马以祭天。男子好樗蒲,女子踏革菊。饮马酪取醉,歌呼相对。敬鬼神,信巫觋,重兵死而耻病终,大抵与匈奴同俗。”[4]从上引记载中,不难看出突厥人在生产、习俗、文化方面对后世蒙古族的影响。

回鹘,原称回纥,唐德宗时改称回鹘。南北朝时期敕勒(高车)六氏族之一的袁纥氏即为回鹘之先世。唐初则为漠北铁勒九姓之一。回鹘部落联盟中以药罗葛氏为核心,居地在娑陵水(今色楞格河)、温昆河(今鄂尔浑河)流域。突厥汗国时期,回鹘“臣于突厥,突厥资其财力雄北荒。”[5]605年(隋大业元年),回鹘联合铁勒族仆骨、同罗、拔野古等部进行反抗,摆脱了突厥统治。首领菩萨时期,回鹘势力强盛,有部众10万。628年(唐贞观二年),薛延陀在漠北建立汗国,回鹘归属于薛延陀汗国。后回鹘联合各部配合唐朝军队进攻薛延陀。646年(唐贞观二十年),唐朝灭薛延陀汗国,回鹘袭有其部众及驻地,首领吐迷度自立为可汗,回鹘同时归附于唐朝,唐朝在其地设置六府、七州,实行羁縻统治。

7世纪后半叶,回鹘被后突厥汗国所统治。744年(唐天宝三年),回鹘首领骨力裴罗起兵击破后突厥可汗,遂自立骨咄禄毗伽阙可汗,立汗庭于乌德建山(即于都斤山),建立了回鹘汗国。唐朝册封他为怀仁可汗。745年(唐天宝四年),回鹘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,消灭后突厥汗国。“斥地愈广,东极室韦,西(至)金山,南控大漠,尽得古匈奴地。”[6]力量益强,成为又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汗国。此后,回鹘汗国与唐朝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友好关系,其军队也多次为唐朝所调用以平息唐朝内乱、抵御吐蕃等,回鹘与唐朝还展开了频繁的绢马贸易和文化交流。

9世纪前期,回鹘汗国内乱频发。839年(唐开成四年)回鹘又连续发生内乱,时值灾荒,饥馑诱发瘟疫,天降大雪,羊马多死。840年(唐开成五年),回鹘别将句录莫贺勾引黠戛斯10万骑进取回鹘汗庭,大败回鹘军,回鹘汗国遂告瓦解。此后,回鹘人分5支西迁、南下。南下的有二支,分别迁往今内蒙古杭锦后旗、五原县、呼和浩特、山西大同市一线长城之外。后在与唐朝的摩擦中以及在黠戛斯、沙陀等部攻击下,力量衰落,部众离散,一部分入居内地,一部分归属当地各部族,一小部分返归漠北。[7]西迁的是回鹘的主体,人数较多,他们分三支向西迁徙。一支迁往河西走廊,牙帐设于甘州,称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。1208年(宋仁宗天圣六年),党项首领李元昊破甘州城,消灭了甘州回鹘政权,甘州回鹘大部降于党项,此后西夏政权建立,他们成为西夏的臣民。一支迁往安西,以高昌为中心建立了政权,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。12世纪,西州回鹘曾经由西辽控制,13世纪初,又被蒙古汗国所控制。另一支迁至葱岭以西,10世纪初期,他们在那里建立了喀喇汗王朝。[8]

回鹘和突厥属同一民族系统。西迁前,他们与突厥人一样也是游牧民族,二者语言接近,[9]史载:“其人骁强,初无酋长,逐水草转徙,善骑射”,[10]起初回鹘人信仰萨满教,后信仰摩尼教,使用突厥文。西迁后他们逐渐转向定居,开始经营半农半牧经济,宗教信仰也转向佛教,同时废弃了突厥文,采用粟特字母创制了回鹘文。蒙古兴起后使用的旧蒙文即是在这种文字基础上改制而成的。

7世纪初,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兴起了契丹族。契丹属东胡系统,是鲜卑的一支。“契丹”一名最早见于《魏书》。北魏时期,游牧于潢水(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)及土河(今内蒙古老哈河)流域的一支鲜卑人自称契丹。此后,契丹人口和牧地不断发展扩大,逐渐由最初的“白马”、“青牛”两个部落发展为8个部落,臣属于突厥汗国统治。后契丹部落联盟形成,首领为大贺氏。628年(唐贞观二年)契丹部落联盟摆脱突厥汗国统治,归附唐朝。其后,唐朝在契丹置松漠都督府和10个州,终唐之世,契丹的力量不断得到加强。唐末,曾经强大一时的突厥汗国早已销声匿迹,继之而起的回鹘汗国也已灰飞烟灭,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正烈,大漠南北呈现政权空虚状态,为契丹的发展壮大和向西北伸展势力提供了极好机会。901年(唐天复元年),契丹耶律阿保机“为本部夷离堇(军事首领),专征讨,连破室韦、于厥及奚帅辖剌哥,俘获甚众。”[11]翌年秋,阿保机“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,攻下九郡,获生口九万五千,驼、马、牛、羊不可胜纪。”[12]此后,阿保机对周邻不断用兵,包括室韦、黑车子室韦、奚、霫、女真在内的诸部均被其先后征服。907年,阿保机被推举为大人,成为契丹族首领,其后他统一了契丹各部,于916年自立为皇帝,建国号“契丹”,后改称“辽”。

契丹政权建立后,积极对邻族进行征服活动,到阿保机辞世前,辽朝的统治地域得到极大扩张,史载其地域:“东至于海,西至金山,暨于流沙,北至胪朐河,南至白沟,幅员万里。”[13]

统治了契丹、汉、渤海、女真、室韦—达怛、回鹘等民族。辽朝统治者对广大地域中的各族人民实行“因俗而治”即“以国制治契丹,以汉制待汉人。”行政管理分为“北面”和“南面”两个系统,“北面官”统治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;“南面官”统治汉人和渤海人。[14]

960年,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,逐渐统一了我国南方地区,全国形成了辽、北宋、西夏三足鼎立局面。辽朝中期以后,阶级矛盾、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化,在各族人民反抗下,国势衰落。1125年(辽保大五年),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攻灭辽朝。一部分契丹人在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领下西迁,在中亚建立了西辽政权——哈剌契丹,留居故地的契丹人主体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,一部分流散在蒙古草原上的契丹人则加入了正在形成中的蒙古族。

契丹语是鲜卑语的嫡裔,与蒙古语是亲属关系密切的语言,[15]当属阿尔泰语系中世纪蒙古语系统。[16]他们以畜牧业和狩猎为主要的生产活动,居住穹庐,“草居野次,靡有定所”,[17]“其富以马,其强以兵。纵马于野,弛兵于民。有事而战,彍绮介夫,卯命辰集。马逐水草,人仰湩酪,挽强射生,以给日用。”[18]契丹人“圆脸、短须,穿圆领长袍,带幞头,束腰带和穿短靴。”[19]契丹人的社会组织形式——部,既是生产单位,又是军事单位。“分镇边圉,谓之部族。有事则以攻战为务,闲暇则以畋渔为生。”[20]“凡民年十五以上,五十以下,隶兵籍。”[21]契丹人曾以汉字等其他民族文字为基础创制了契丹文字。

(未完待续)

[1]参阅林幹:《略论西突厥史中的若干问题》,《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》,中化书局,1987年。

[2]参阅翁独健主编:《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》,第293页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0年。

[3]《周书·异域传·突厥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,第909页。

[4]《隋书·北狄传·突厥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,1973年8月,第1864页。

[5]《新唐书·回鹘传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,1975年2月,第6111页。

[6]《新唐书·回鹘传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,第6115页。

[7]参阅林斡、高自厚:《回纥史》,第91-104页,内蒙古人民出版社,1994年。

[8]参阅林斡、高自厚:《回纥史》,第91-104页。

[9]参阅亦邻真:《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》;参阅林斡、高自厚:《回纥史》,第91-104页。

[10]《新唐书·回鹘传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,第6111页。

[11]《辽史·太祖纪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,第1-2页,1974年10月。

[12]《辽史·太祖纪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,第1-2页。

[13]《辽史·地理志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,第438页。

[14]参阅林幹:《东胡史》,第183页,196页。

[15]参阅亦邻真:《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》。

[16]参阅林幹:《东胡史》,第183页,196页。

[17]《辽史·营卫志》, 中华书局点校本,第377页。

[18]《辽史·食货志》, 中华书局点校本,第923页。

[19]参阅亦邻真:《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》。

[20]《辽史·营卫志》, 中华书局点校本,第361页。

[21]《辽史·兵卫志》中华书局点校本,第397页。

中华书局契丹薛延陀汗国突厥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